人物访谈 | 原研哉:对于家如何布置 无印良品没有提供教科书般的答案

徐小筑 设计故事 2020-03-08 12:25:06 939 0

[摘要] 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认为,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会促使很多人反省自己的生活观念,回归传统是一种必然选择。

20200308_122531_011.jpg

 

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原研哉

 

    原标题:艺术总监原研哉穿的T恤、用的毛巾和拖鞋都来自无印良品,但家具不是

 

    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认为,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会促使很多人反省自己的生活观念,回归传统是一种必然选择。

 

    早上8点半,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还未对观众开放,偌大的展厅空空荡荡。和前一天观众带着宠物挤满展厅的场面相比,此时,展厅内14组由知名设计师和建筑师为不同犬种度身定制的安乐窝,显出几分寂寥。不过,作为展览“设计:为了爱犬”的策展人,原研哉已经准备接受当天第二家媒体的专访。一贯的黑衣黑裤打扮,他毫无倦意、不苟言笑地倾听来自中国媒体的提问。对习惯于每天早起工作的原研哉,这种强度的工作或许只是小菜一碟。

 

    “勤奋、守时、注重细节,他是一个骨子里很传统的日本人,而且总试图将未来与这些传统结合在一起。”作家原田宗典这么形容自己从小的挚交。1958年出生的原研哉,是继田中一光等老一辈设计师之后,日本新一代设计师的代表,头顶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等众多光环。同时,他也被称为当下最具思辨能力的日本设计师。即便在设计教育还未普及的中国,他的《白》《欲望的教育》《设计中的设计》等关于设计的随笔著作销量轻轻松松到了数十万。不止早起工作,据说,原研哉还有每天写随笔的习惯。他书中那些颇有哲学意味的思考,都是根据日积月累的随笔整理而来。

 

    “作为设计师,我不觉得自己聪明,甚至觉得自己是比较笨的那种,只能用勤奋来弥补自身的缺失。”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原研哉的回答中时不时流露几分传统日本人的谦虚谨慎。同样,在《请偷走海报》一书中,秉持谨小慎微原则的原研哉不但担心自己文笔笨拙,还提及初入设计界,自己也有过15年的彷徨岁月。但实际上,在日本本土,从事平面设计工作的他,作品从车票底纹、酒瓶、书籍、奥运纪念册到医院,无所不包,用设计创造了一个“原研哉的世界”。不过,真正让他名声大振的,还要数他以根植于日本传统文化审美传统的思维方式,一手缔造了无印良品。在担任艺术总监的14年中,原研哉让自己和无印良品相互成就,堪称设计界的一段佳话。

 

    “想了解我和无印良品的故事?还是去看我的书吧。”原研哉透露,自己的另一本著作,巨细靡遗介绍无印良品产品设计过程的《素手时然》中文版即将出版。届时,中国读者可以通过此书,了解更多他对无印良品的思索。

20200308_122531_012.jpg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设计:为了爱犬”展,坂茂为蝴蝶犬设计的迷宫

20200308_122531_013.jpg

Torafu建筑事务所为杰罗素梗设计的主人旧衣居所

 

    记者:同样是邀请国际知名设计师和建筑师设计,在策划展览和为无印良品工作时,你的策略会有什么不同?

 

    原研哉:只要有一个灵感火花闪现,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函待解决,都可以引燃我设计和策划的情绪。一样需要倾注全部的精力和热情,但是策划诸如“设计:为了爱犬”的这样的展览,我可以轻松大胆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对设计师的了解来邀请设计师,指定作品的命题,比如,请妹岛和世为安静的比熊犬做一个温暖的窝,让坂茂根据蝴蝶犬好动的性格造一个迷宫。而且,我也希望展览能成为一个开放平台,除了设计师和设计爱好者,让更多不同的人参与其中。

 

    无印良品是一个有着完善计划的企业品牌,设计工作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以及更多不同背景的设计师参与其中,而且从设计师前辈田中一光先生那里继承的设计思路要传承下去,产品是否受欢迎,还要看市场和消费者的反馈。因此,为无印良品工作需要以更严谨、谨慎、务实的态度来对待。策展和为无印良品工作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但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感,让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头脑中激荡也是一种享受。

 

    记者:你多次在书中提到,无印良品制定的设计思路是“空”(emptiness)。经历十年、五年,直到现在,这种思路是否有过调整?

 

    原研哉:无印良品的创立初衷,是把日常生活中的不必要的物品和设计剔除出去,提倡人们以拥有最低限度的物品的方式生活。的确,无印良品从最初只有40多种商品品类扩展到今天拥有7000多种商品,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范围也在扩大,这让“空”的含义界定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空”不再是单纯地指数量少,而是指在生活中拥有的物品,好用的同时尽可能朴实,生活方式尽可能简单。但是,无印良品长期以来的主旨和方针都未曾变化,那就是用最简单、不刻意、最低限度的设计,去启发人们思考,究竟什么是生活的真谛,什么样的生活才能使人感觉幸福充实。在消费社会,这是一种“逆行生活”模式。

 

    就拿中国社会来说,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认为,拥有豪宅、豪车、奢侈品这些东西,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人人都在追求和向往这样东西,但细想,物质极大丰富,就会给人带来幸福感吗?再者,奢侈品毕竟只是少数人能拥有的东西,拥有这些奢侈品的少数人,洋洋得意地、有意无意地展示和炫耀这些物品时,大部分人能觉得舒服吗?他们会感觉幸福吗?少部分人拥有极其丰富的物质,并不能让一个社会均衡发展。大部分人甚至所有人都能有满足和幸福感,社会才能健康发展。无印良品希望带给人们另一种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思考,唤起人们对生活真谛的思考。

 

    记者:光凭不刻意、最低限度的设计引发人们的思考,就能解决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吗?

 

    原研哉:高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很容易出现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增多的问题。贫富差距如何弥补,看上去很复杂,彻底解决需要很多年时间。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也许会变得很容易解决。这是一个观念问题,是要让人拥有很多东西,这才是一种幸福?还是,我把不必要的东西舍弃掉,简单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如果后者能够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成为大部分人的共识,他们身体力行地执行这样的生活观念,慢慢地,社会就会向良性的一面发展。很多问题,包括贫富分化造成的各种社会冲突也自然而然解决。

 

    记者:日本也经历过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经历经济衰退之后,人们开始反省之前的生活,无印良品在这样背景下诞生。你认为,中国需要多久时间,才能让审美和生活回归本源?

 

    原研哉:日本一直是资源贫乏的国家,生活中,人们尽可能最低限度地进行资源消耗,久而久之,这种极简主义的审美观念便深深根植于日本的传统文化之中。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促使很多人反省自己的生活观念,回归传统是一种必然选择。我一直在想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无印良品诞生在中国或者德国,它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有一点可以肯定,舍弃不必要的物品,过简单生活也会拥有幸福感,这在全球市场包括中国都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即使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在一部分中国消费者中,也流行着类似“断、舍、离”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对这种观念的普及保持乐观。

 

    记者:不过,按照无印良品在中国门店的价格定位,已经等同于所谓的“轻奢”了。有消费者对此也颇有微词:为什么在日本廉价的定位,到了中国却变成了“轻奢”。

 

    原研哉:无印良品在中国门店的定价高,并不是说它在中国的策略和理念发生变化。问题主要是在流通方面,其中有税金问题,还牵涉劳动力成本价差的问题。当整个流通渠道得以改善,价格必然下降,无印良品坚持的廉价、不刻意设计的理念就会真正在中国市场显露出来,引发大众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思考。今年8月,无印良品在中国的门店产品降价20%,这就是一个开始。

 

    记者:也有人说,一个人家里的用具都是类似于无印良品这种不刻意、最低限度的设计,可能会“疯”掉的。你自己在生活中、在家里是否也都用无印良品的产品?

 

    原研哉:我身上穿的T恤、用的毛巾和拖鞋都出自无印良品。但我没有选择在家中使用无印良品的家具。无印良品提倡极简的生活观念,通过设计,对消费者进行欲望的教育,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但对于家如何布置,它并没有为人们提供教科书式的现成答案。

 

    家所具有的功能,不单是指我们居住的房子,而是在一座融汇了我们对生活的理解的住宅。对于营造舒适的家这个问题,即使不是专业的设计师,普通人也用自己的方法会出摸索答案。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命题,最近,我在东京策划的“House Vision”展览上,邀请坂茂、藤本壮介等一批建筑师,用概念设计解答在他们的心目中,什么才是“家”最重要的东西。

 

    记者:不停地写作,不停地策展,对一个从事设计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像媒体报道的那样,你希望自己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原研哉:我并没有刻意像哲学家那样去思索问题。最开始,我并没有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成功的设计师,而是特别想成为诗人,但这个愿望一直都没有得以实现。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我成为一个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所有繁杂的思考落脚点恰好落在设计工作上。所以,与其说我是哲学家,不如说,我只是一个思考哲学问题的人在从事设计工作,这样可能更确切一些。

 

    我所理解的设计工作,正是用实践去表现哲学问题。所以,设计师的职责之一,就是把那些设计思考或者说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可视化的文字、文章、方案、展览表现出来。其次,一个有责任感的设计师也应该把其他优秀的设计师的思想汇集在一起,给人们一点启迪。

 

    记者:一个从事设计工作的思辨者,你的人生总在思考,吃饭的时候想着饭碗为什么会有这种形状,在旅行时观察当地的建筑,把它们和日本本土建筑进行对比。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自己的大脑也适时的放“空”一下?

 

    原研哉:虽说一直在提倡“空”这个词,但我不想让自己的脑子空白。设计师总会对时间有限的焦虑,或者是说对生命有限、对死亡的一种焦虑。我也是一样。我的生活模式不是工作-休息,休息-工作。在不停的思考和工作中体验到快乐,本身就会让我有放松的感觉。(实习编辑:刘嘉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