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改 | 把森林搬进城市 谢英凯巧设“无界”之居
设计师谢英凯带领团队为广州一座百年老宅进行改造,企图探讨家庭生活最温暖的体验,希望打开这家人最值得回味的记忆,以一种更鲜活的方式重新讲述这个家的故事。
网易设计,作为节目首席战略合作媒体,为你解剖改造背后。
关于改造项目
你需要知道的8件事
1919.1~2017.11
-01-
从左到右为:五儿子 二儿子 三女儿 委托人 大儿子 四儿子
这所房子常住人口有4位,逢年过节会有3-5个兄弟姐妹回来暂住。
-02-
这是一整条街上的第一所房子,九十好几的老奶奶人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这房子里度过,从结婚生子到儿孙满堂。
-03-
改造前正间两层,偏间三层,老奶奶每天都要在狭窄陡峭的楼梯上上下下。
-04-
房屋内部皆是紧闭的门和间隔墙体,且形状狭长,屋内采光弱。
-05-
房子材料隔热性较差,且没有对流窗户,夏天家中异常闷热。
-06-
家里至今保留着老父亲书房的完整布置。
-07-
改造的首要需求是希望家中能合理收纳父亲留下的大量作品与家人的众多收藏,并且可以展示以供纪念。
-08-
家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娱乐空间,一天下来,一家人见面的时间只有午饭和晚餐时。
改 造 亮 点
“除了基本功能,应该更考虑一个家的亲密性。”
——谢英凯
1)亮点一:打破界限
首先,设计师提出“打破界限”的设想。
从打破房子的封闭格局入手,设计师选择拆掉原有的三堵承重墙,再依次把相连的梁体拆除,用全新的钢结构改变整屋的空间布局,搭建出“无界之居”的基本框架。
再创造集中家人主要移动线路的核心筒(楼梯+电梯),把原本分散的房子结构进行归一重置,利用核心筒连接各个功能空间。同时,电梯可把老人的移动区域界限也打破,让即使高龄如老奶奶,也能在这个家轻松移动,感受曾经生活过的每个角落。
此外,设计师通过加入错层设计和开放式空间设置,调整屋内视觉动线,增加更多屋内的视线交汇点,塑造家人间更为紧密的生活感。希望无论从物理空间还是心理感受,均可“无界”。
一层
“吃饭在这里,写字在这里,看书在这里,健身在这里,总有一刻见到你”
原本的一层是两个房间间隔开的封闭布局,老人走动不便,空间利用率也低。设计师选择打破这种矩阵界线,重新融合创造了一个宽敞通透的新空间。
虽然是改造成一个完全连通、开放的公共区域,但通过不同家具的陈设,设计师为这个空间有序地定义了丰富的区域功能。
进门首先看到的大长桌子,是给老奶奶一家人进行写字画画,或是乒乓球锻炼使用。这里也被称作文娱功能区。
往右侧走动是这家人的客厅、餐厅还有厨房。厨房采用中西厨混合设计,通过移动悬挂挡板,可以任意变换成封闭式的中式厨房,或开放式西厨。
再径直向前看到的是一个户外花园餐厅,这里便是户外休闲区。厨房的操作台也延伸至此。天气晴朗时,老奶奶不用再躲在小偏厅,可以在这里泡上一杯咖啡,看看云,看看家人,甚至不用走动就可以看到对面大门处植物蔓延的样子,视线所及之处有时便是所到之处。
另外,一楼还设置了独立的健身、会客多功能空间。设计师把原有的跑步机安置其中,有时想独自一人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的锻炼一下,也配备了相对私密的空间。
二、三层
“就算留在房间,也能随时看见彼此的生活状态”
老奶奶的卧室被安排在二楼电梯旁,方便其各层的移动。设计师把奶奶非常珍惜的旧家具安排专人修复,然后重新利用到新卧室里。希望她回家后依然能生活在熟悉的一桌一椅当中。
跟了老奶奶几十年的衣柜和床都重新运用到了她的卧房内。
站在奶奶房门处可以透过窗户看见对面四儿子房的书桌位置,这是设计师特意创造的视线交叉点,在保证私密的情况下,让房子的界限不再那么严密明晰,让家人们能有意无意地相见。
奶奶房门处可以看到委托人冯老太太四儿子的房间。
在保证隐私的前提下,制造更多视线交错点,打造有趣的无界之居。
四层(天台)
“曾经我的小宇宙只有5平米,现在是整层楼,还分户内外”
顶楼被设计成了天台花园和冯老太太四儿子的专属“小世界”。里面设置了音响聆听专区,电子产品鼓捣区和午睡休息区,把四儿子的兴趣爱好,作息习惯全都完美安放。同时前后都设置了窗户,解决通风采光问题。
项目名称:无界之居
项目地址:广州市越秀区
项目类型:住宅空间
项目面积:375 ㎡
设计时间:2017
完成时间:2017
设计单位:汤物臣?肯文创意集团
设计总监:谢英凯
参与设计师:于娇 / 余江垿 / 叶剑昌 / 丁瑶涵 / 王靖 / 宋玥宸
空间摄影:黄早慧
网易设计对话设计师
网易设计:此次改造,您的设计重心是?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谢英凯:从2015年开始,这已经是我第三次为普通民居进行改造。虽然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居住状况,但我总是说过自己的坚持:“除了基本功能,应该更考虑一个家的亲密性。”
这次改造的房子,原本居住的人数多,需要的独立空间多,间隔自然也多。但现在常住人口变为4人,原来的间隔却把这家人都一个个隔绝开了。视线被隔开,交流也在变少。而且随着老奶奶的年纪越来越大,上下楼的不便,多间隔的布置,会导致她的生活范围越来越窄。自己生活了快90年的家,如果最后只有小客厅和房间的两点一线,不免可惜。
所以我提出了“无界之居”的概念,首先希望打破这个家物理界限,让不论老奶奶还是退休了的校长夫妇都能在这个家轻松游走。同时,通过空间的引导,希望让家人彼此能增加交流,更亲密。
另外,这个家族的文化传承也非常打动我。“这个房子更重要是用来纪念我们的爸爸”,这也是校长告诉我的诉求。所以我们特意在这所房子的核心位置设计了一个专属于这个家的“纪念空间”,用以纪念这位父亲和他带给这个家庭珍贵的记忆和传承。
网易设计:项目完成后,您概括一下有几大亮点呢?
谢英凯:(1)打破界限,重新构建老房布局,通过核心筒的构建、错层空间和各种中空设置,打造“无界之居”。
(2)家族文化传承,打造专属这个家的百年“纪念空间”。
(3)尽可能多的保留家人们的温暖回忆,修复翻新多件老家具和旧南洋风情砖墙的重新实用。
(4)绿植景观设计,塑造老城闹市中的一片宁静之森。
网易设计:做了几期梦想改造家,您对于公益项目的看法是?
谢英凯:梦想改造家这个节目,它是以家庭为单位的项目改造,其实它很大部分跟个人喜好、风格有关。但我们的目标其实是在它的后面,因为这些改造的理念、方式可以普及,这种普及性对于我们来说比较重要。我们希望这些改造经验能让更多人借鉴到改造的可能性。
比如前面提到的“家的亲密性”,我们每次改造的过程中,都会去考虑空间与人的关系,强调家人间交流的关注点。我们希望通过空间的重新构造,去引导人们的行为或是改变他们的视线,从而增强他们相遇相见的机会。所以我们会提出“善意空间”的概念,希望提倡一种以人为本,与生活为善的空间意识。
除了梦改,其实有时候一些简单的设计,也能产生很有意思的效果。
比如我之前曾经做过的一个“公厕”项目,我们把公用厕所做成了休闲社区。另外,还有我之前关注的一个泰国公益项目 “不同寻常的足球场”。设计师把当地贫民窟许多不规则空地都改成了足球场,给住在那里的小朋友创造了一个个不曾想过的公共运动场地,给了他们快乐奔跑,享受体育竞技的机会。
这就是设计的力量,通过简单的设计,或许就能给社会带来更值得期待的未来。
本期设计师谢英凯
谢英凯
汤物臣?肯文创意集团执行董事/设计总监
谢英凯先生于2002年在广州成立汤物臣?肯文设计事务所,并提出“公共性 开放性 趣味性”这一设计理念,强调用设计改善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汤物臣·肯文设计事务所是一间创新的设计企业,用设计解决社会当下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找到释放生活善意的设计手法,创建善意空间,致力成为不断改善生活理念的社会型企业。谢英凯先生带领他的团队完成了多个优异且具影响力的项目,并多次荣膺国际奖项,其中包括英国美国Best of Year Award 2015 展览类别冠军、日本 Good Design Award 2015、德国 iF Design Award 等。
其他案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