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家「青年群像记录」——理居设计

徐小筑 设计故事 2019-12-01 21:51:05 1022 0

原创声明:以下内容来源「 营造家



关于「营造家

由好好住APP发起的中国顶尖家装设计师俱乐部,述诸视频、文字、图像等方式,真实地记录下当代青年设计师群体的面貌。


正文如下



这是营造家「青年群像记录」的第五期。本期的「被记录者」是好好住认证设计师@理居设计的联合创始人陈哲。


陈哲作为业主跟自己家的设计师林智彬合伙创立理居设计的故事相信很多人听说过。而理居设计作为厦门的一家快速发展的纯设计公司,也让很多人对它产生了好奇。从2016年创立至今,理居设计从4人发展到如今的21人,对于一个非一线城市的纯设计公司来说,这样的速度不可谓不快。更让人惊讶的是,理居创立至今一共只离开了2名设计师,一位是因为要生娃了,一位则是因为要回老家发展。


理居的小伙伴们


2年时间从4人到21人,并且还维持着极低的设计人员流失率,厦门的这家设计公司到底有什么秘密?或者说,老板陈哲有什么秘密武器?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Part One 

因为一个不「套路」的销售

「较真」的业主遇到「靠谱」的设计师


陈哲跟阿彬创办理居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互联网公司运营总监陈哲,因为装修自家房子跑遍了厦门的30多家装修公司,最终选择了尊重业主需求的设计师林智彬,装修结束后,两人成为了朋友并合伙创办了理居设计。


理居设计作品


在向我们回顾这段经历的过程中,陈哲透露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小故事。


2015年,陈哲和太太到某家居建材市场想要咨询装修,下车后立即被装修公司的销售人员团团围住,每一个人都面带笑容:「需要装修吗?到我们公司聊聊吧」


在陈哲谢绝了这些销售的推销后,一位之前不曾上前「骚扰」的销售人员默默走上前,简单的自我介绍后递上名片便不再继续打扰,这位销售的真诚和礼貌让陈哲夫妇决定去这家公司咨询,但到了该公司后,一开始竟没有设计师愿意接待陈哲夫妇。


「因为这个小伙子是新手,拉来的客户质量也不高,所以设计师们都不愿意接他拉来的单子。阿彬当时就在这家公司,他人比较好心,看没有设计师愿意接单,他就说那我来吧。」


结果聊下来后陈哲发现,阿彬跟他之前接触的30多家装修公司的设计师不一样,不仅会倾听他的诉求,在设计上还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沟通结束后,陈哲的太太认可了阿彬的设计,而陈哲则认可了阿彬这个人。



理居设计联合创始人林智彬


就这样,一个追求极致消费的「较真」业主,因为一个不会「套路」的销售,遇到了一个尊重业主需求的「靠谱」设计师,才有了后面理居的故事。


这个小插曲似乎也隐喻着理居后来的发展模式:拒绝广撒网式的推销和套路化的设计,尊重业主需求,用专业赢得客户。



 Part Two 

确定合作后的第一秒

他们就开始了严格的分工


装修自家房子的过程中,陈哲将相关经历发布在厦门本地的一个论坛上,此举给阿彬带来不少客户,不久阿彬离开原公司自立门户,之后阿彬便频频向陈哲发出共同创业的邀请,希望陈哲能够用互联网的思维和经验帮他管理公司,甚至提出了陈哲可以「不用出钱,技术入股」的方案。


出于对创业风险的考虑,以及认为自己对家装行业还是不够熟悉,陈哲一开始没有答应,但阿彬再三真诚的邀请和对自己的高度认可还是让陈哲心动了。


两人前后一共谈了3次,最终陈哲反客为主,拒绝了阿彬提出的「技术入股」方案,提出由自己作为公司的老板以及大股东并参与筹钱投入公司前期建设。因为他明白——除了老板,没有人能决定公司的管理方式。并且两人达成了共识:设计阿彬负责,运营管理陈哲负责。


100%确定合作并且达成共识后,陈哲对阿彬说:「你原来选的办公地点我不满意,我要换」,阿彬说:「行」,然后再没过问过办公选址的事,直到陈哲选定了新的办公地址,阿彬和助理才抱着电脑出现。


理居如今的办公室


回顾最开始的办公室选址这个细节,陈哲感叹:「可以说从我们确定合作后的第一秒开始,我们就在践行我们之前制定的原则:设计听阿彬的,运营管理听我的。」




 Part Three 
「没有私交」的合伙人
「冲突」是常态却又能「绝对统一」


很有意思的是,虽然他们有着共同的特殊经历,并且已经共事两年多,当你在任何一方面前聊起对方,无论是陈哲还是阿彬,都会忙不迭地跟对方「撇清关系」,并配上一个高深莫测的微笑脸:


「我跟他没有私交。

「我们基本上是两个世界的人。

「印象中我们一共就单独吃过一次饭。

「君子之交淡如水。


一开始你会以为他们在开玩笑,但真相却是:性格截然不同,兴趣爱好也迥异的两个人,确实在工作之外几乎没有交集。这也就注定了在他们的日常合作中「冲突」是一种常态


「因为没有私交,所以我们怼起对方来都是毫不客气,不拼刺刀都不好意思说在讨论问题。」阿彬说。


但无论双方的冲突有多激烈,他们最终都能达到绝对的统一


公司初具规模后,陈哲希望引进互联网公司的OA系统来推进团队协同和项目管理。阿彬对此表达了强烈的反对:「设计师都是自由奔放的个体,怎么可能接受OA ?


多次讨论无法达成统一后,陈哲说了一句「公司的运营管理我说了算还是你说了算?,阿彬回答「你说了算」,于是OA制度便这样被引入理居。


事实也证明,OA系统的引进确实在推进团队协同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通过这个系统,设计总监-主案设计师-项目助理-软装设计师之间信息可以及时共享互通,减少信息的流转损耗。渐渐地,一开始被设计师们排斥的OA系统,成了理居设计师们日常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2018年以合伙人身份加入理居设计的软装设计总监罗丹表示:「他从互联网行业带来的数据化管理模式,把我们这些靠感性随心生活的设计师们安排得明明白白。」


但陈哲也表示,OA系统实际的运营情况跟陈哲最初的设想也有出入,目前理居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他尽量「抓大放小」,希望能够一步一步将踩过的雷变成经验并不断优化。


除了OA系统之外,陈哲还带着全体设计师一起梳理了一套理居专属的SOP流程,将一个案子的设计服务过程分拆成模块并细化成具体行为,做到每个项目可按照187 个标准化作业流程操作完成。


好好住认证设计师阿加(好好住昵称:阿加空间设计)是福州的一名个人设计师,她对陈哲建立公司服务流程SOP的做法十分认可:「过去设计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且审美也是很主观的东西,很难评判,但是他的方式化无形为有形,特别打动人,我要是业主也动心了。」




类似的情况经常在理居出现后,阿彬也发现陈哲的一些想法虽然一开始自己并不认可,但开始执行之后,他会发现陈哲做任何事情都有个「说法」,而不是单纯的「我以为」。罗丹也对陈哲打理公司的能力十分赞许:「在公司的实际运作上,他是一个极其理智的掌舵者,对外对内都管理得井井有条。」


理居的3个合伙人虽然性格各异,但明确的分工、清晰的决策分配、对彼此专业的尊重让理居的决策层维持在了一种令人羡慕的平衡状态。



理居设计的3个合伙人

左至右:罗丹、陈哲、林智彬



 Part Four 
能给团队带来「安全感」的老板
竟被业主怒斥「上梁不正下梁歪」


当提到陈哲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总是习惯「吐槽」陈哲的阿彬破天荒地提出了「表扬」:他能够给团队带来一种安全感


「因为大家都知道陈老板做什么事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不是一时兴起,他大概率不会犯错,也不会朝令夕改,我和团队只管放开来去细化他的逻辑链,这种安全感也让我们可以把绝大部分的心放在设计本身上。」阿彬说。


理居设计作品


这种安全感还表现在必要时候对员工利益的维护上。


陈哲向我们分享了理居的一次「退单」经历:「我们很少有退单的,但有一次让我印象很深刻。业主是一个包工头,他平时在家的时间很少,并且可能习惯了以前免费量房、免费设计的那种服务模式,所以跟我们在预约量房这件事上产生了冲突。我们设计师服务客户有先来后到的顺序安排,在客户没有提前预约好的情况下,是没办法完全配合客户的时间来提供服务的。他为此比较生气,直接给我打电话,我问清楚情况后,礼貌地向他解释了我们公司的服务模式,结果他更加很生气,要求退单,还给了我一个评价——上梁不正下梁歪!


但客户退单后,设计师该拿的绩效陈哲却一分钱都没有扣。


这种「安全感」给团队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是——极低的人员流失率。理居从2016年12月12日成立至今,公司成员从4人变为21人,但2年多的时间里,一共只有2个员工离开了理居,一个是因为要回家生娃,一个是因为打算回老家发展。


设计师阿加这样形容她眼中的理居设计:「整个团队嘻嘻哈哈,老板也没有老板的样子,很有爱,配合默契,是一个很好玩很有趣的团队。」


理居小伙伴们有爱的日常


但对于这个外人眼中「嘻嘻哈哈的有爱团队」,陈哲也有自己的烦恼,他坦言,理居的快速发展有运气的成分,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业主开始认识到设计的价值并愿意为之付费;另一方面,理居作为一家纯设计公司,在厦门的竞争同行少之又少。


「在这种情况下,团队发展得很快,可能大家就容易自满、膨胀、飘。」这是陈哲最不想看到的,因为「如果没有一点自省的能力,飘的下一步,就是瓦解」。同时他也表示,这也可能是他平时对设计师们「过度保护」,导致他们没有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针对这个问题,陈哲也在不断地完善理居的设计师学习培训计划:每周四晚的「理居晚自习」、外出参观、外出游学、异地同行拜访……只要是有价值的设计师交流活动,不管多远,他都想办法带着设计师参加,「不带他们出去看看,就以为自己多厉害了」。


理居小伙伴们的日常交流与学习


除了鼓励学习之外,陈哲在一些规章制度上对设计师也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严格要求考勤打卡,这在很多设计公司并不常见,但他认为这样的规则是必要的,因为「制定这个规则,本质上不是为了防设计师,而是为了帮设计师」。私单和回扣在他这里也是不可触犯的红线,因为「很多人把接私单视为致富的快车路,但其实它就像抗生素,它不会解决设计师正在面临的问题,反而会让他们因为一点甜头就迷失自我」。




 Part Five 

用理性对抗感性的复杂

也许才是这个公司的标签


提到理居设计和陈哲,很多人会认为他「运营很厉害」,甚至将理居设计的快速发展归因为「陈哲很会运营」。


但通过采访我们会发现,其实陈哲的身份不仅仅是一个公司运营者,他本质上是公司的核心决策者,理居飞速发展的背后也并不仅仅只有表面上看到的互联网式的管理模式


从合伙人的分工,到决策权的分配,再到公司日常管理规则的制定……我们会发现,陈哲和他的伙伴们似乎一直在用理性在对抗感性的复杂合伙人可以意见截然不同,可以吵架,但最终决策时双方都会回归理性、尊重专业;公司任何规章制度的制定不会是一时兴起,而是努力通过一些较为科学的制度和方法,让「感性生活」的设计师们也能从理性的「条条框框」中最大获益;对「条条框框」的落实也不会是一成不变,而是能够回归到目的本身,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应变和调整……这种理性的基石让这家90%的员工都是「感性设计师」的公司在飞速发展的同时还能保持着傲人的稳定性,相信理居设计在未来中国的家装市场上会越走越远!



 他们眼中的陈哲和理居设计 

辰佑设计童昕两个本不同的的人相遇,不同的工作性质, 却形成意外的互补。他们会去揣摩客户的真正需求,并将需求融入设计,加上严谨的工作态度,积累了一套套优秀的作品。理居设计不仅在布局、平衡性和色彩搭配上有自己的想法与理念,更是站在专业的角度替客户思考。


涵瑜设计大熊陈哲生活中是一个很随和的人,但工作中又是一个很细心的人。因为他之前是互联网从业者,所以他很多时候以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来管理自己的项目和自己的公司,我非常看好他。


阿加空间设计陈老板、阿彬和罗丹三个人感觉就像三剑客,性格互补,超棒的组合。然后理居的模式有一点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就是客户来是老板去谈,签完合同后客户才能接触到设计师,像我们这种独立设计师都是经营个人品牌,而理居完全是公司的品牌在吸引人。


理居设计联合创始人林智彬哲是一个不懂设计,但又最懂「设计」的合伙人,公司创业初期他这个业主自己开设计公司的标签让很多人记住并且关注理居,大家都很好奇一个不懂设计的人怎么去经营一家设计公司,但是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也很懂设计,作为设计师我认为我懂得的是如何让好的审美和功能落地,而他懂得的设计更多的是一条经得起推敲的逻辑链,他更多的会从甲方的视角去审视一个设计作品的优点和缺点,这个是我们作为设计师较为欠缺的地方,对待设计作品本身他的这种视角往往能「怼」到我们哑口无言,这让我们设计师在设计思路上有些新的突破。 



正文结束

感谢「好好住」编辑4个小时的细心采访和整理,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传达出我们创业的初心——每个人都值得拥有更好的家,以及我们不断自省下的反思。「理居」并不完美,甚至认为并没有达到我们对自己的期待,设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也在不断尝试更能解决业主装修困扰的服务模式。借此,也想感谢每一位理居业主,你们对「理居」的包容与信任,是我们想要变得更好的第一动力,我们有多想把事情做好,眼里就多容不得一粒沙子。希望理居」的更好,一如初心,应许给你们一个更好的家。



住的最本真需求

性对待感性住空间

让房子变想中